2024年, 第34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11-28
  

  • 全选
    |
    专题约稿
  • 薛咏茜, 齐千瑾, 孟鑫, 张晓辉, 何强, 闫银坤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961-9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01
    摘要 ( 46 ) PDF全文 ( 382 )   可视化   收藏
    儿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可增加肝纤维及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心血管代谢疾病及死亡的发生风险。近年,中国人群MAFLD患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亟待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儿童MAFLD的流行现状尚不清楚,且危险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本研究系统综述中国儿童MAFLD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儿童MAFLD的防治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 临床论著
  • 徐理茂, 吴成凤, 王菲, 董和英, 吴晨曦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969-9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02
    摘要 ( 55 ) PDF全文 ( 371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限制游离糖饮食与常规饮食治疗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4~18岁的青少年男性NAFLD患者,且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60 U/L。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饮食组或常规饮食组。干预饮食组患者接受个性化的菜单并为整个家庭提供研究膳食,8周内将游离糖摄入量限制在每日卡路里的3%以下,且每周两次电话评估其饮食依从性。常规饮食组维持原有饮食习惯。主要观察指标为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测量肝脂肪变性变化,设定最小的临床重要差异为4%。同时,研究还观察了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变化和饮食依从性在内的12个次要指标。结果: 共40名青少年被随机分配到干预饮食组或常规饮食组[每组20人,平均年龄(13.0±1.9)岁],并且全部完成试验。与常规饮食组患者相比,干预饮食组患者肝脂肪变性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01)。干预饮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下降幅度更显著(P<0.001),干预饮食组患者饮食依从性高(20例中有18例报告在干预期间从游离糖中摄入的卡路里<3%)。研究期间未报告不良事件。结论: 与常规饮食相比,提供8周限制游离糖饮食可显著改善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然而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长期和临床结果。
  • 临床研究
  • 兰少波, 邵佳微, 吴新娟, 李瀚旻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976-9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03
    摘要 ( 50 ) PDF全文 ( 37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综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肝硬度指标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综合疗法(“补肾生髓成肝”辨证加减,配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白蛋白、胆碱酯酶)、肝硬度、24 h尿量、体重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胆碱酯酶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白蛋白、胆碱酯酶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硬度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硬度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综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后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白蛋白、胆碱酯酶、肝硬度及腹水观察指标,优于单纯西医综合治疗。
  • 王立坤, 李哲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979-9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04
    摘要 ( 47 ) PDF全文 ( 345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性肝癌患者各55例,分别记为乙型肝炎组和肝癌组,另选取5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3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血清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UHPLC-HRMS)技术对3组受试者血液进行代谢组学检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代谢轮廓的差异,筛选出差异代谢产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组和肝癌组患者血清乙酰肉毒碱、丙二酸、N,N-二甲基甘氨酸水平升高,蛋氨酸、溶血磷脂酰胆碱(18∶0)、溶血磷脂酰胆碱(16∶0)、谷氨酰胺、3-羟基丁酸水平降低[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且P<0.05];利用MetaboAnalyst代谢组学分析软件将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组和肝癌组重叠的差异代谢物共同富集的代谢通路有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性肝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代谢物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
  • 裴艳涛, 黄涛, 张倩, 宁更献, 袁文芳, 岳鑫彦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984-9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05
    摘要 ( 46 ) PDF全文 ( 354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中药自拟方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复方(水煎剂)保留灌肠,隔日1次,连续14 d;对照组不给予中药治疗。在第15 d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E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氨(NH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较内毒素血症治疗结果、症状积分变化及并发症等。结果: 完成随访91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Bil、NH3、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LT、AST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及治疗有效的病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发热、腹胀、胁痛3个方面的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疗效肯定,且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良好。
  • 实验研究
  • 刘笑婷, 马耿, 刘璐璐, 王云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988-9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06
    摘要 ( 44 ) PDF全文 ( 376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直肠肿瘤差异表达基因(LNCRNA-CRNDE)调控miR-136-5p对肝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人肝癌细胞(HepG2)分为HepG2组(无转染的HepG2细胞株)、si-CRNDE组(HepG2细胞株转染si-CRNDE)、pcRNA-CRNDE组(HepG2细胞株转染pcRNA-CRNDE)、LNCRNA-NC组(HepG2细胞株转染LNCRNA-NC)、miR-NC组(HepG2细胞株转染miR-NC)、miR-136-5p mimics组(HepG2细胞株转染miR-136-5p mimics)、miR-136-5p inhibitor组(HepG2细胞株转染miR-136-5p inhibitor)、si-CRNDE+miR-136-5p mimics组(HepG2细胞株转染si-CRNDE+miR-136-5p mimics)。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LNCRNA-CRNDE、miR-136-5p相对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重组人迁移侵袭增强因子1(MIEN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细胞计数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 与HepG2组、LncRNA-NC组相比,pcRNA-CRNDE组MIEN1、MMP-9表达量、增殖率、侵袭及迁移细胞数目、LNCRNA-CRNDE转染率明显升高,E-cadherin表达、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si-CRNDE组MIEN1、MMP-9表达量、增殖率、侵袭及迁移细胞数目、LNCRNA-CRNDE转染率降低,E-cadherin表达、凋亡率升高(P<0.05)。HepG2组与LncRNA-NC组比较,MIEN1、MMP-9、E-cadherin表达量、增殖/凋亡率、侵袭及迁移细胞数目、LNCRNA-CRNDE转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miR-NC组相比,miR-136-5pmimics组MIEN1、MMP-9表达量、HepG2细胞增殖率、侵袭及迁移细胞数目降低,E-cadherin表达、HepG2细胞凋亡率、miR-136-5p转染率明显升高(P<0.05),miR-136-5p inhibitor组MIEN1、MMP-9表达量、增殖率、侵袭及迁移细胞数目升高,E-cadherin表达、凋亡率、miR-136-5p转染率明显降低(P<0.05)。与si-CRNDE组、miR-136-5p mimics组相比,si-CRNDE+miR-136-5p mimics组MIEN1、MMP-9表达量、HepG2细胞增殖率、侵袭及迁移细胞数目降低,E-cadherin表达、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si-CRNDE组与miR-136-5p mimics组比较,MIEN1、MMP-9、E-cadherin表达量、增殖/凋亡率、侵袭及迁移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与miR-NC组相比,miR-136-5p mimics组转染野生型CRNDE细胞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更低,miR-136-5p inhibitor组更高(P<0.05)。3组转染突变型CRNDE细胞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RNDE与miR-136-5p存在互相调节作用机制,下调LNCRNA-CRNDE或上调miR-136-5p均可降低HepG2细胞中MIEN1、MMP-9蛋白表达,提升E-cadherin表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促进其凋亡。
  • 刘红玲, 杨莉, 王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996-100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07
    摘要 ( 46 ) PDF全文 ( 363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吴茱萸碱(EVO)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肝损伤及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百草枯染毒组(PQ组)、吴茱萸碱低、高剂量处理组(EVO-L、EVO-H组)、吴茱萸碱高剂量处理+HMGB1重组蛋白组(EVO-H+r-HMGB1组);ELISA检测血清中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IL-1β)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肝组织学评分;Western blot检测HMGB1、TLR4、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结果: PQ组较Control组肝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增多,肝细胞水肿坏死及肝细胞浆空泡化明显,核固缩且伴有明显的炎症浸润,病理学评分、ALT、AST、TBil、TNF-α、IL-1β、MDA水平及HMGB1、TLR4、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EVO-L、EVO-H组较PQ组肝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减少,肝细胞浆空泡化减轻,水肿减轻,炎症浸润减少,病理学评分、ALT、AST、TBil、TNF-α、IL-1β、MDA水平及HMGB1、TLR4、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EVO-H+r-HMGB1组较EVO-H组肝组织病理损伤加重,病理学评分、ALT、AST、TBil、TNF-α、IL-1β、MDA水平及HMGB1、TLR4、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结论: 吴茱萸碱可改善百草枯中毒大鼠肝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HMGB1/TLR4/NF-κB通路有关。
  • 循证医学
  • 侯梦楠, 莫晓微, 王佳, 杜琼靓, 刘赞, 焦凌梅, 李文庭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01-100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08
    摘要 ( 36 ) PDF全文 ( 347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检索和筛选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对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制定营养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Embase、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等收集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营养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24年1月。采用AGREEⅡ和JBI文献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文献14篇,其中指南9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研究3篇。从多学科团队组建、营养筛查及评估、营养物质、进餐途径及次数、合并并发症5个方面总结了28条相关证据。结论: 本研究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内容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营养管理提供参考。
  • 张晟安, 张炜捷, 周文君, 贾永娟, 张莉, 季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08-10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09
    摘要 ( 63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经典名方一贯煎在干燥综合征、慢性胃炎、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等临床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全面检索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Web of Science与PubMed共6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平台建库至2024年2月18日。纳入一贯煎干预干燥综合征、慢性胃炎、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对各病种纳入的结局指标进行数据提取和Meta分析。同时,采用Egger检验评估潜在的发表偏倚,并通过逐一剔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6项研究,其中干燥综合征12项研究,病例8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项研究,病例159例;肝纤维化与肝硬化14项研究,病例1 018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一贯煎对干燥综合征的泪液分泌[SMD=1.08, 95% CI(0.30, 1.85), P=0.015 8]及其他血清学指标有改善作用;能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评分[MD=-1.66, 95% CI(-2.22, -1.10), P<0.000 1];降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Ⅲ型前胶原[MD=-40.34, 95% CI(-71.40, -9.29), P=0.0191]与层黏连蛋白[MD=-53.12, 95% CI(-87.14, -19.09), P=0.008 8]水平以及肝硬度[MD=-2.61, 95% CI(-2.80, -2.41), P=0.000 3]。结论: 一贯煎临床用于干燥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当前研究对于其安全性评价尚不充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 影像学诊断
  • 包剑锋, 艾勤勤, 刘德林, 梁妃, 张旭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17-10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10
    摘要 ( 55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发并验证基于机器学习的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超声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行超声引导下肝脏活检评估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影像组学方法对超声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然后采用L1_based方法进行特征筛选,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建立肝纤维化预测模型,以预测肝纤维化程度。通过测试队列评估该模型的泛化能力。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下面积、准确度(ACC)、精确度(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分数和决策曲线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78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用于预测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另外独立的56例患者超声图像用于模型测试。从超声图像中共提取851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100个特征构建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队列、验证队列、测试队列的AUC分别为0.96[95% CI: 0.932 8~0.98 23],0.76[95% CI: 0.651 6~0.866 4],0.74(95% CI: 0.599 3~0.874 1)。决策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在阈值概率0.15~0.65范围内具有最大的净效益。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超声影像组学肝纤维化预测模型在内部验证队列和测试队列中均表现出较高的诊断效能。超声影像组学在肝纤维化诊断中可以提供更多潜在的信息,为肝纤维化无创评估提供了潜在的方法和策略。
  • 思路与方法
  • 张帅康, 孟六阳, 王麒萱, 王礼璘, 华重钧, 姜德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23-10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11
    摘要 ( 37 ) PDF全文 ( 350 )   可视化   收藏
  • 何欢欢, 常占杰, 刘永刚, 焦俊喆, 李京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27-10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12
    摘要 ( 45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董诗乐, 罗保平, 闵凡, 王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30-10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姚杨, 刘迪, 张旻玥, 王雪婧, 汪晓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33-10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张佳, 朱绘, 贺靖淋, 吕艺, 黄晶晶, 彭苗, 徐曦, 王景芝, 欧阳卡妮, 李晓东, 肖明中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36-10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尤亚, 陈艳, 张引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39-10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蒋贤静, 潘小平, 周颖, 潘强, 池林峰, 饶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41-10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严夏继, 郑文澜, 陈博武, 高月求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45-10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袁航, 楚慧款, 杨玲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48-10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林筱萱, 何强, 尤圣杰, 张晓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11): 1053-10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