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检索
E-mail
RSS
×
文章快速检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编委会
作者园地
投稿指南
文章查询
期刊订阅
征订启事
订阅途径
会议通知
广告合作
广告要求
杂志广告位
联系我们
English
本刊公告
更多...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往期论文精选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2025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3-28
肝硬化逆转及再代偿中医药防治进展述评
*
张景豪, 孙学华, 高月求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是造成全球和我国肝脏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中西医结合是我国阻断肝硬化进程的主要策略。近年来中医药在阻断和逆转肝硬化方面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在促进肝硬化失代偿再代偿方面彰显独特优势,相关研究成果也得到一定的国际认可,但是仍面临诸多挑战。
2025, 35(3): 265-2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0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中医药治疗预防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陈博武, 孙学华, 朱晓骏, 张景豪, 高月求
目的:
探索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影响因素,评价中医药治疗预防肝癌发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随访10年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28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个人史、治疗史、生化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以患者发生肝癌为终点事件,结合随访期间是否接受中医药治疗,将患者分为中医药干预队列和非中医药干预队列。运用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未发生肝癌生存时间及1年、3年、5年、7年、10年未发生肝癌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COX回顾筛选肝癌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明确中医药干预对肝癌发生的影响。
结果:
研究共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28例,其中非中医药干预队列157例,中医药干预队列371例,按照1∶2倾向性评分后分为非中医药干预队列157例和中医药干预队列314例,匹配后两队列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中医药干预队列患者肝癌发生率低于非中医药干预队列(26.1%
vs
47.8%,
P
<0.001),1年、3年、5年、7年、10年未发生肝癌生存率较非中医药干预队列升高,未发生肝癌生存时间延长(103.4月
vs
84.7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中医药治疗、抗病毒治疗、吸烟史、肝病家族史、PLT水平、AFP水平、HBV DNA应答、肝内结节是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接受中医药治疗、接受抗病毒治疗是保护因素,其余均为危险因素。
结论: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与多因素有关,中医药治疗可降低肝癌发生率、延长未发生肝癌生存时间、提高未发生肝癌生存率,具有良好远期疗效。
2025, 35(3): 269-2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0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高月求教授治疗肝硬化临床经验探讨
*
严夏继, 朱晓骏, 张景豪, 孙学华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介绍了高月求教授论治肝硬化的临床经验。高月求教授认为代偿期肝硬化以“辨病”为要,治以补肾健脾,活血抗纤为主;合并硬化结节者多以“厥阴脏结”理论论治,扶正的同时重用祛邪散结之品;失代偿期肝硬化变证多样,水道不通,治疗时提倡调畅三焦。临证以验方柔肝方、消积方、消胀方加减,扶正与祛邪并重,疗效满意,并附验案1则。
2025, 35(3): 274-2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0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隐结构模型结合关联规则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基础证候特征
*
王叶, 何佳, 郑佳连, 闵冬雨, 卢秉久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常见基础证候分布及特征,为辨证规范及证候疗效评价提供诊疗依据。
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MAFLD证候相关文献;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基于Apriori算法,对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 Latern 5.0软件,基于 LTM-EAST 算法,构建症状隐结构模型并进行综合聚类分析。
结果:
①纳入MAFLD证候相关文献203篇,涉及基础证候16个,证素16个,症状85个;②频率≥10%且累计构成比≥75%的基础证候有:痰湿证、脾气虚证、肝郁气滞证、血瘀证;③对证素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强关联规则32条,推断脾气虚证、肝郁气滞证、痰湿证、血瘀证等4个基础证候;④对频次≥5%的症状进行隐结构分析,得到13个隐变量、26个隐类;进行综合聚类得到5个综合聚类模型,推断出脾气虚证、肝郁气滞证、痰湿证、血瘀证、湿(痰)热证等5个基础证候。综合上述方法,最终得出4个常见基础证候。
结论:
MAFLD常见基础证候有脾气虚证、肝郁气滞证、痰湿证、血瘀证,证属虚实夹杂。
2025, 35(3): 277-2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0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文献挖掘的酒精性肝病中医证候要素及辨证规律研究
*
黄娜菲, 崔艺馨, 冯晓峰, 高斐, 章晨怡, 陈小梅, 孙涛
目的:
基于文献数据分析,探讨酒精性肝病(ALD)常见中医证候分类及特征,为临床辨证和证候规范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2013年1月至2024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 ALD中医 证候的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统计描述、关联规则网络、隐结构模型进行数据频次和关联性分析,确定ALD常见中医证候及症状特征。
结果:
符合要求的文献149篇,构成比≥5%的病位证素有肝、脾、胃、胆;病性证素有湿、气滞、气虚、热、痰、血瘀;基础证候有脾气虚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证、痰湿证、气滞证、血瘀证;症状有胁肋疼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证素关联规则分析及隐结构聚类分析推断出脾气虚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血瘀证、肾阴虚证5个证候。
结论:
ALD病位主要在肝和脾;明显症状有胁肋疼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病性证素以湿、热、气滞、气虚为主;基础证候为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脾气虚证。
2025, 35(3): 283-2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0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清肝化痰活血方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5年肝硬化发生率的疗效分析
*
周洋, 陈佳良, 孟培培, 冀晓敏, 江宇泳, 侯艺鑫
目的:
探讨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5年内发生肝硬化的效果。
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地坛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NASH患者共427例,随访5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肝硬化,将其分为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预防NASH患者进展至肝硬化的作用。
结果:
是否接受清肝化痰活血方治疗是影响NASH患者5年内是否进展至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通过1∶1倾向性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在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一致的情况下,中药组患者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为5.7%,对照组患者为13.3%(
P
<0.001);两组患者自随访至发生肝硬化时间,中药组患者为(4.0±0.2)年,对照组患者为(3.5±0.3)年(
P
<0.001)。
结论:
清肝化痰活血方能够有效降低NASH患者5年内进展至肝硬化的风险,延缓患者肝硬化发生时间。
2025, 35(3): 290-2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0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肝细胞癌血清中BCL2与SOX1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
李闪宜, 张鑫, 李震, 高琪, 李艳杰, 陈晓琦
目的:
探讨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Y框蛋白11(SOX1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收治的72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BCL2、SOX11的表达水平。运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BCL2、SOX11与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BCL2、SOX11表达在评估HCC预后中的作用。
结果:
血清BCL2与Child-Pugh分级、AST、ALT、ALP、GGT之间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SOX11与ALT、ALP、GGT之间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CL2高表达组HC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OX11高低表达组则未见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
BCL2与SOX11在HCC患者血清中均为高表达,有望成为预测HCC患者肝功能的有效指标。此外,BCL2可能作为评估HCC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2025, 35(3): 295-2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0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某社区老年人不同严重程度脂肪性肝病检出率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赵彩虹, 侯世平, 林燕, 赵程博文, 张瑶, 熊浩东, 朱泠霏, 彭新宇, 魏子楠, 黄河, 谭思淼, 王书颖, 阿孜江·阿达力, 于蔚洁
目的:
探究北京某社区老年人不同严重程度脂肪性肝病检出率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方法:
基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地区2023年度老年体检人群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与不同严重程度脂肪性肝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1 590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总检出率为42.6%。不同严重程度的脂肪性肝病在性别、年龄、BMI、腰围、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SBP、AST、ALT、TBil、HDL-C、TG、CR、FPG、湿热质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湿热质人群发生轻度脂肪性肝病(
OR
=1.689)、中度脂肪性肝病(
OR
=1.499)、重度脂肪性肝病(
OR
=2.198)的风险更高。分层分析显示,该效应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锻炼方面更加明显。BMI(
OR
=1.19)、腰围(
OR
=1.053)、TG(
OR
=2.897)是导致湿热质脂肪性肝病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湿热质与较高的脂肪性肝病发生风险有关,且在不同严重程度的脂肪性肝病中发生风险均较高,通过调节中医体质可以为脂肪性肝病的预防诊疗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2025, 35(3): 300-3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0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参麦散结胶囊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老年小肝癌患者的疗效
*
郭玺, 汤晓青, 王洁, 万焱, 陈瑾, 党富涛, 徐斌, 付海艳, 罗煜
目的:
探讨参麦散结胶囊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老年小肝癌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肿瘤标志物、功能状态及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98例老年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消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参麦散结胶囊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CPC3)]、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功能状态、肝区疼痛及生存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67% vs 61.22%,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IVKA-Ⅱ、AFP、CPC3水平分别为(285.76±55.18)U/L、(539.64±75.23)μg/L、(2.90±0.86)μg/L,低于对照组的(359.81±67.24)U/L、(608.41±87.54)μg/L、(3.85±1.04)μg/L(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R、TNF-α、IL-10水平分别为(0.18±0.05)、(0.71±0.19)ng/ml、(55.91±16.20)pg/ml,低于对照组的(0.25±0.07)、(0.83±0.21)ng/ml、(70.84±18.41)pg/ml(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81.46±4.29)分vs(75.31±4.70)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41±0.73)分vs(2.95±0.81)分,(
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100.00%
vs
86.67%,
P
<0.05)。
结论:
参麦散结胶囊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老年小肝癌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肿瘤进展,抑制炎症反应,并可改善功能状态,减轻肝区疼痛程度,提高生存率。
2025, 35(3): 305-3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0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TAT3和SOX4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探讨
邓娟, 王秀芳, 孙瑞青
目的:
探究血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性别决定区Y框4(SOX4)蛋白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8例CHB患者为CHB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118例健康者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对象一般资料;观察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将肝纤维化分为S1~S4期;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对象血清STAT3和SOX4蛋白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STAT3与SOX4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血清STAT3和SOX4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AT3和SOX4蛋白水平对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结果:
CHB患者血清STAT3(1.4±0.3)和SOX4(1.2±0.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1.0±0.1),(0.9±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118例CHB患者中,肝纤维化分期为S1期19例,S2期30例,S3期32例,S4期37例,即非显著性患者19例,显著性患者99例。显著性中STAT3(1.4±0.3)、SOX4(1.3±0.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显著性(1.01±0.3),(1.0±0.1)(
P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AT3与SOX4水平呈正相关(
r
=0.3,
P
<0.05),二者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
r
=0.4,0.5,
P
<0.001);ROC曲线显示,STAT3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S2S3S4期、S3S4期、S4期的AUC分别为0.877、0.823、0.937,截断值分别为1.070、1.239、1.411;SOX4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S2S3S4期、S3S4期、S4期的AUC分别0.819、0.950、0.989,截断值分别为1.103、1.210、1.267。
结论:
CHB患者血清STAT3和SOX4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二者表达水平对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25, 35(3): 310-3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07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肝损害患儿的高危因素分析
*
郝琳, 刘怀彬, 毕颖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并发肝损害的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纳入107例MPP并发肝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住院的110例MPP无肝损害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MPP并发肝损害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
结果:
两组患儿在住院时间、热程、热峰(≥39.0℃)、激素应用时间、淋巴细胞百分比(LYM%)、红细胞分布宽度(RDW)、Hb、C反应蛋白(CRP)、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发生肺实变、病变累及肺叶≥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热程、热峰(≥39.0℃)、LYM%、RDW、LDH、病变累及肺叶≥2个为导致儿童MPP并发肝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0.713、0.809。
结论:
MPP并发肝损害的原因复杂,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指标,提前制定科学防治方案。
2025, 35(3): 314-3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1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祛浊降脂方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
宋媛媛, 薛莲, 赵功明, 张红梅
目的:
探究祛浊降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疗效。
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于滨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每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祛浊降脂方,治疗周期为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血脂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瘦素水平及肝功能相关指标[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脂肪受控衰减指数(CAP)]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为(10.08±2.07)分,低于对照组的(12.25±2.31)分(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B水平分别为(4.25±0.31)mmol/L、(1.17±0.22)mmol/L和(0.95±0.11)g/L,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为(2.76±0.19)mmol/L,高于对照组(均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PG、2 h-PG、FINS和HOMA-IR分别为(4.58±0.62)mmol/L、(7.06±1.15)mmol/L、(6.21±1.16)mIU/ml和(1.26±0.03),均低于对照组(均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瘦素、谷草转氨酶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0.25±2.56)ng/L、(61.36±13.45)U/L和(3.52±0.62)g/dL(均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AP为(247.51±39.27)dB/m,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05)。
结论:
祛浊降脂方能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疗效,还可降低血脂和血清瘦素水平,降低肝脏脂肪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2025, 35(3): 318-3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益肝消积方调控Ly6C
hi
/Ly6C
lo
巨噬细胞平衡干预早期肝硬化小鼠的实验研究
*
郑世豪, 苟思媛, 谢金池, 糟小宾, 齐文颖, 王秋月, 陈宇, 司徒玮崧, 叶永安, 张鹏
目的:
研究益肝消积方(YGXJ)对早期肝硬化小鼠的疗效及其调控Ly6C
hi
/Ly6C
lo
巨噬细胞平衡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干预组(YGXJ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早期肝硬化模型,造模9周。治疗组予中药YGXJ低、中、高三种剂量灌胃4周。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染色情况,检测小鼠肝功能ALT、AST水平,Western-blot实验检测肝脏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F4/80、LY6C的表达,qRT-PCR检测肝脏内TNF-α、IL1-β、MMP9和MMP12的mRNA水平。
结果:
YGXJ干预4周后,对比模型组,YGXJ各剂量组小鼠肝脏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肝硬化程度得到逆转,各剂量组肝功能ALT、AST水平有下降趋势,且均以YGXJ中剂量组疗效最为明显。YJXJ中剂量干预组肝脏Collagen Ⅰ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有下降趋势。免疫组化显示YGXJ中剂量组F4/80和LY6C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且TNF-α、IL1-β的mRNA水平下降,MMP9、MMP12的mRNA水平升高。
结论:
YGXJ可改善小鼠的肝硬化程度及肝损伤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Ly6C
hi
/Ly6C
lo
巨噬细胞平衡有关。
2025, 35(3): 323-3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p38 MAPK/IL-17信号通路探讨茵陈有效成分Scoparone对肝衰竭炎症微环境的作用机制
*
刘英, 俞姝丹, 杨玉雯, 王光耀, 夏猛, 吕建林
目的:
通过观察茵陈有效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Scoparone/Sco)干预肝衰竭大鼠模型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探讨Sco对肝衰竭大鼠肝脏炎症微环境的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3组:Con组、Model组、Sco组各20只。Sco组给予5 ml / kg DMSO溶液和60 mg / kg Scoparone处理,Con组和Model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均连续干预7天。Model组与Sco组采用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腹腔注射一次成模。采集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及肝组织,肝功能(ALT、AST、TBil)及炎症因子(IL-6、IL-17、IL-21)进行检测,Western blotting及荧光定量qPCR检测肝组织p38 MAPK、IL-17、AP-1蛋白与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Con组相比,Model组ALT、AST、TBil、IL-6、IL-17、IL-21均显著升高(
P
<0.05);与Model组相比,Sco组ALT、AST、TBil、IL-6、IL-17、IL-21均显著下降(
P
<0.05)。与Con组相比,Model组肝组织p38 MAPK、IL-17、AP-1蛋白与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
P
<0.05);与Model组相比,Sco组肝组织p38 MAPK、IL-17、AP-1蛋白与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
P
<0.05)。
结论:
Sco可能通过调控p38 MAPK/IL-17信号通路,下调p38 MAPK、IL-17、AP-1表达,进而抑制肝衰竭炎症反应。
2025, 35(3): 329-3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3.0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查看更多文章
2025年
第35卷 第3期
创刊于1991年,月刊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湖北中医药大学
出版:《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辑部
主编:盛国光
国际刊号:ISSN 1005-0264
国内刊号:CN 42-1322/R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行业新闻
更多...
推荐栏目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友情链接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湖北省中医院
亚太肝病学会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
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
欧洲肝病学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