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28
  

  • 全选
    |
    专题约稿
  • 张佳, 李青伟, 肖明中, 卢晨霞, 黄晶晶, 徐曦, 吕艺, 彭苗, 王景芝欧阳卡妮, 朱绘, 赵林华, 李晓东, 仝小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97-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脂肪性肝病的两次更名均强调了代谢功能障碍在疾病发展中的潜在驱动作用,反映了脂肪性肝病的高度异质性。在“态靶理论”与“膏浊理论”指导下,该研究认为肥胖是脂肪性肝病发病及病程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肥胖症与脂肪性肝病的共病现状、共病机制、共治趋势等方面出发,进行肥胖症与脂肪性肝病共同防治的探讨。以减轻体重为中心,通过中药内服与中医外治结合、中医综合治疗与外科代谢手术结合、院内诊治与院外生活方式管理结合的系统性干预策略,实现脂肪性肝病与肥胖症的共同防治、共同管理,将脂肪性肝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控关口前移,以此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 临床论著
  • 赵晨露, 马素平, 刘晓彦, 郑瑗瑗, 尚东方, 刘素彤, 石俊豪, 王晓杰, 赵文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04-10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丹荷六味地黄汤对绝经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脂代谢及心理状态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绝经后NAFLD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给予丹荷六味地黄汤,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软胶囊,2周为1个治疗周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周期后的肝功能、脂代谢、雌激素E2、脂肪变和肝纤维化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自评抑郁量表评分(SDS)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8.2%,高于对照组的65.6%(P<0.05)。观察组患者BMI、腰围减少,ALT、AST、GGT、TG、TC、HDL、LDL、游离脂肪酸、雌激素E2水平改善,肝硬度指数(CAP)、肝硬度值(LSM)、APRI值降低,改良Kupperman评分、SAS和SDS降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荷六味地黄汤治疗绝经后NAFLD疗效确切,具有改善肝功能、脂代谢、雌激素水平,减少肝脂肪变和纤维化评分的作用,且对绝经后NAFLD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 临床研究
  • 闫会君, 齐双玉, 贺红晶, 崔琳琳, 许丙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10-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Munc18-1相互作用蛋白3(Mint3)对肝纤维化患者进展为肝癌的影响。方法: 对230例肝纤维化患者以发生肝癌为结局分为发生肝癌组(82例)、未发生肝癌组(148例),以发生肝癌死亡和未死亡作为亚组,监测血清Mint3表达情况,并针对Mint3与肝纤维化发生肝癌和肝癌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肝癌组及其死亡亚组患者Mint3水平在入院至36个月监测期间呈升高趋势(P<0.05),且均高于未发生肝癌组和发生肝癌未死亡组(P<0.05)。发生肝癌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和甲胎蛋白(AFP)显著高于未发生肝癌组(P<0.05)。Mint3与肝纤维化患者发生肝癌、肝癌相关死亡、肝纤维化指标和AF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且以上指标均是肝纤维化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Mint3预测肝纤维化发生肝癌及肝癌相关死亡的AUC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肝纤维化患者发生肝癌后,Mint3低水平患者生存率高于高水平患者(P<0.001)。结论: Mint3升高可能促进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癌,监测Mint3值有助于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
  • 陈建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15-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与肝肾综合征(HR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初次诊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4例,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常规检测动脉血乳酸等。依据有无并发HRS分为HRS组及非HRS组,对比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不同时间点动脉血乳酸浓度等。分析患者入院不同时间点动脉血乳酸与HRS发生的相关关系。根据入院第1天动脉血乳酸水平分为低乳酸组(<4 mmol/L)及高乳酸组(≥4 mmol/L),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以及HRS发生情况。依据乳酸水平、是否发生HRS将患者分组为低乳酸-非HRS组、高乳酸-非HRS组、低乳酸-HRS组、高乳酸-HRS组,对比各组患者3个月死亡率。结果: HRS组患者与非HRS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疾病病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3、5、7天动脉血乳酸浓度检测方面,HRS组患者均显著高于非HRS组(P<0.001),与HRS发生呈正相关(0.6<r<0.8,P<0.001),且入院第1天动脉血乳酸浓度与HRS的相关性最强(r=0.871,P<0.001)。高乳酸组患者HRS发生率较低乳酸组患者高66.0%(P<0.001)。HRS患者合并高乳酸血症时,3个月死亡率达72.7%。结论: 高乳酸是早期识别肝硬化患者发生HRS及3个月死亡风险的重要指标。
  • 熊飞翔, 孟培培, 江宇泳, 张琴, 姜艳丹, 段浩鑫, 赵赛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19-1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血脂水平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ALC患者348例,其中Child-Pugh A+B级患者共有245例,Child-Pugh C级患者103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实验室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得出判断Child-Pugh C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诊断价值,并根据约登指数计算cut-off值。结果: 与Child-Pugh A+B级患者相比,Child-Pugh C级患者WBC、AST、TBil、PT、INR水平都显著高于前者,而RBC、Hgb、PLT、Alb均低于前者;TC、TG、HDL-C、LDL-C水平低于前者,尤其是HDL-C水平降低更为明显。以所属的Child-Pugh等级作为因变量,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0.932,95% CI=0.899~0.966,P<0.001),WBC(OR=1.196,95% CI=1.053~1.360,P=0.006),PLT(OR=0.989,95% CI=0.982~0.995,P=0.001),CHE(OR=0.999,95% CI=0.998~0.999,P<0.001),HDL-C(OR=0.252,95% CI=0.082~0.779,P=0.017)是Child-Pugh C级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绘制HDL-C的ROC曲线,得出AUC为0.783,显著高于TC、TG、LDL-C的AUC,分别为0.611、0.550、0.623,显示了HDL-C较好的诊断价值;并根据约登指数得出HDL-C的cut-off值是0.645 mmol/L。结论: ALC患者的HDL-C水平对Child-Pugh分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隋永博, 陈金玲, 张重阳, 王宇, 周立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23-1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客观缓解率、生存时间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TACE术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客观缓解率、生存时间、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客观缓解率(50.00%)较对照组(28.00%)明显提高(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TACE与阿帕替尼联合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 实验研究
  • 张璐懿, 石春霞, 张丹眉, 龚作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26-1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HDAC2抑制剂CAY10683在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AY10683组、自噬抑制剂MRT68921组和CAY10683/MRT68921联合组。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获取小鼠血清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一部分肝组织用于HE染色和电镜下观察,另一部分肝组织用于生化检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蛋白UNC-51样激酶1和苹果酸脱氢酶1(MDH1)的相对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组织中葡萄糖、丙酮酸、乳酸和乳酸脱氢酶含量。结果: CAY10683可增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肝脏内的自噬水平,对小鼠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AY10683可降低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肝组织内的葡萄糖、丙酮酸、乳酸和LDH含量,增加肝组织内MDH1含量; MRT68921则相反;CAY10683一定程度上可拮抗MRT68921的作用。结论: HDAC2抑制剂CAY10683在小鼠肝衰竭进程中可能通过提高自噬水平改善肝脏内代谢,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李玲, 汪静, 朱晓宁, 张玉蓉, 尹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31-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和枢消积方通过调节三氧化二砷反式激活蛋白3(AsTP3)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采用CCK8法筛选出和枢消积方最适浓度,联合CCK8法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细胞AsTP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sTP3、AKT、GSK-3β、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和枢消积方能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克隆能力,促进SMMC-7721细胞凋亡(P<0.05);和枢消积方可下调SMMC-7721细胞内AsTP3、P-AKT、P-GSK-3β、P-mTOR、Bcl2的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并上调Bax蛋白的表达。结论: 和枢消积方能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sTP3表达从而抑制AKT/GSK-3β/mTOR信号通路有关。
  • 循证医学
  • 姚伟伟, 刘可佳, 吉静, 赵欣宇, 程发峰, 赵静洁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36-1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并评价中医药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中的结局指标使用现状,为该领域临床研究的结局指标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 和万方(Wanfang),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NAFLD的RCTs相关文献,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描述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情况。结果: 初步检索出相关文献2 537篇,最终纳入78篇。78项临床研究的结局指标主要分为6类、15种,包括临床疗效评价类指标、肝脏无创检查指标、生化相关指标、人体测量学及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安全性指标和其他类。结论: 中医药治疗NAFLD的RCTs结局指标的选择存在较多问题,针对复杂疾病的多维度评价应该借鉴国际核心指标集的创建方法,构建符合中医药治疗措施、疗效特色的核心结局指标集。
  • 何新, 张卓然, 贺俊芝, 杜宏波, 丁鹏, 康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40-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AGREEⅡ和RIGHT工具对肝性脑病(HE)指南性文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推荐意见及证据进行总结和比较,为未来HE指南性文件的制定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Wanfang)、WHO、国际指南协作网(GIN)、美国国立指南文库(NGC)、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苏格兰院际间协作网(SIGN)和医脉通数据库(Medlive),检索时限为2003年1月至2023年1月。由两名肝病研究人员独立使用AGREEⅡ和RIGHT对纳入指南性文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循证方法制订的指南性文件的推荐意见和证据进行整理和比较。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9篇指南,5篇共识;中文2篇,英文12篇;使用循证方法制订的有12篇。B级7部,C级7部。AGREEⅡ各领域平均得分分别为:范围与目的(40.87%)、参与人员(26.98%)、制订严谨性(23.96%)、表达清晰性(47.22%)、应用性(17.26%)、编辑独立性(18.75%)。RIGHT各领域平均得分分别为:基本信息(60.42%)、背景(40.85%)、证据(43.57%)、推荐意见(43.88%)、评审和质量保证(16.96%)、资金资助与利益冲突声明和管理(17.56%)、其他方面(38.10%)。主要推荐意见涉及筛查与诊断、治疗、营养管理和预防。结论: 纳入的HE指南性文件在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方面整体得分较低。在方法学质量方面,参与人员、制订严谨性、应用性和编辑独立性仍有待提高。在报告质量方面,评审和质量保证,资金资助与利益冲突声明和管理领域需要进一步报告。未来可增进HE放射性示踪成像和神经生理学研究,为HE的主动诊断提供进一步参考,并形成“药物治疗-营养管理-复发预防”的HE管理模式。
  • 周玲, 唐梅文, 刘文健, 邹起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47-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在肝细胞癌(HCC)中的预后价值并构建风险模型,及其在HCC中突变负荷及相关药物的选择,为提出新的HCC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谱(TCGA)数据库下载并整合了HCC患者转录组数据、临床数据及突变负荷。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与HCC预后相关的LncRNA。然后使用多因素Cox分析对模型进行构建。通过R软件对肝细胞癌铜死亡预后模型进行分组,并且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使用R语言对铜死亡预后模型进行风险曲线、生存分析、无进展生存期及主成分分析图的绘制,以此来对最佳预后模型进行验证。并使用了ROC曲线、C-index曲线和列线图对模型的预后因素进行了评估。随后进行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我们计算了泛癌数据中TMB状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免疫功能相关性分析以及筛选出对HCC潜在药物治疗的敏感。结果: 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共筛选4个铜死亡相关基因LncRNA构建预后模型。使用预后模型对样本进行生存分析发现高低风险两组患者明显存在生存差异,预后模型风险评分可以独立于其他临床性状作为独立预后因子,并且风险评分随着分期而增加。随后进行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计算泛癌数据中TMB状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免疫相关功能分析以及筛选出对HCC潜在药物治疗的敏感性。结论: 基于铜死亡基因的HCC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该模型中的铜死亡基因为HCC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 李偲, 郑佳连, 卢秉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53-1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病例数据挖掘及分析卢秉久教授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征与用药经验。方法: 采集并记录电子病历以建立医案数据库;使用频次频率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彩超及合并病情况)、中医证候要素(主诉症状、舌象及脉象)、中药药味及作用功效;采用Apriori算法对统计得出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并绘制网络图;运用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以树状图将数据结果可视化展示;基于数据挖掘结果探索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点,挖掘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名家诊治经验。结果: 共纳入329例病例,发病以中年人居多,93.01%的患者BMI超过正常水平。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高尿酸血症为高频合并病。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脉要素分别为淡红舌、白腻苔及沉脉。纳入处方329首,涉及中药164种,高频药物共12味,以补虚药占比最高。关联分析得出18个核心药组,系统聚类得出6类新处方。结论: 卢秉久教授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位在肝脾,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浊瘀”是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治疗应以“祛湿化浊、活血通脉”为总则,对重要兼证以“肝胃同调、肝心同治、气机畅达”等为指导思想。
  • 影像学诊断
  • 马召, 任永凤, 王洲, 李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59-1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1至11月行肝脏、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诊断为NAFLD的患者154例,评估患者NAFLD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程度测量患者cIMT值,计算肝纤维化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AFLD轻度组患者cIMT值、血管狭窄发生率低于中-重度组患者(W=6 905.500,P<0.001);有颈动脉斑块组患者cIMT值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患者(W=3361.500,P<0.001);BMI是NAFL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和NAFLD严重程度是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肝纤维化评分是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患者cIMT的增加、颈动脉狭窄与NAFLD严重程度有关,其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cIMT呈正相关。另外,其肝纤维化评分增加,对颈动脉斑块出现也有提示意义。
  • 思路与方法
  • 陈海洋, 张玮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63-1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谢露, 刘光伟, 郭会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66-1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李璐, 张永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70-1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意, 朱方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73-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义松, 赵桂荣, 刘磊, 陈伟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75-1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赛俊婷, 张唤唤, 康钦扬, 吴志艺, 李健生, 童光东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78-1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吕昌富, 徐浩, 李明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82-1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邹晨, 方淼, 高月求, 张鑫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85-1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酥艺, 许权威, 施维群, 倪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 34(2): 189-1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4.0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