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3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28
  

  • 全选
    |
    专题约稿
  • 卢柳伊, 刘寿荣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推动消除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基础。目前的指南针对HBV母婴阻断已经相对完善,包括孕妇的筛查、高危孕产妇的评估与高载量孕妇抗病毒、及时的新生儿免疫接种以及产妇和新生儿的随访等。然而,模型预测显示在许多高流行地区,到2030年将无法实现降低儿童发病率的全球目标。本文分析HBV母婴阻断防控策略,旨在帮助HBV感染孕产妇进行安全妊娠,进一步降低新生儿HBV传播率,同时加强对妊娠期暴露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的儿童长期安全性及孕产妇产后治疗的关注。
  • 大数据知识工程研究
  • 刘灿, 陈倩倩, 李智一, 张魁, 王彤彤, 周琼, 张小红, 王景芝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7-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收集真实世界数据探究超重/肥胖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抑郁与焦虑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3月至2024年8月收集348例在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超重/肥胖型MAFLD患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超重/肥胖型MAFLD人群抑郁焦虑状态的潜在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超重/肥胖型MAFLD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63.8%,焦虑症状发生率为36.2%。348例患者中,PHQ-9评分≥5分认定为抑郁组(n=222),<5分认定为非抑郁组(n=126);GAD-7评分≥5分认定为焦虑组(n=126),<5分认定为非焦虑组(n=222)。单因素Logistic分析中,有无抑郁组的性别、每日奶制品摄入量及有无睡眠障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焦虑组中性别及有无睡眠障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OR=2.252,95% CI:1.380~3.674)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增加;与无睡眠障碍者相比,有睡眠障碍者(OR=3.825,95% CI:2.27~6.447)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增加;与奶制品摄入量<300 g/d相比,奶制品摄入量≥300 g/d(OR=0.561,95% CI:0.332~0.950)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降低。与无睡眠障碍者相比,有睡眠障碍者(OR=2.451,95% CI:1.555~3.864)发生焦虑症状的风险增加。结论: 临床上应多加关注超重/肥胖型MAFLD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及饮食运动偏好,并为其提供多学科联合干预措施,制定个性化的日常饮食运动健康宣教内容。
  • 临床论著
  • 丁岚, 陆建红, 孙旭, 周庆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13-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入ICU时血清白蛋白校正的阴离子间隙(ACAG)与重症合并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Ⅳ, v2.0版本)中在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患者。依据30 d预后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根据ACAG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ACAG组(12~20 mmol/L)和高ACAG组(>20 mmol/L),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30 d及180 d时累积生存率,并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入ICU时ACAG与患者短期及中长期临床结局间的关系。结果: 死亡组ACAG更高(P<0.05);与低ACAG组相比,高ACAG组患者30 d及180 d累积生存率更低(log-rank检验,χ2=74.180, P<0.001;χ2=61.070, P<0.001)。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分析显示高ACAG组患者30 d死亡的HR(95% CI)为1.283(1.048~1.572),180 d全因死亡的HR(95% CI)为1.238(1.045~1.466),提示高ACAG(>20 mmol/L)是重症合并肝硬化患者30 d及180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入ICU时高ACAG(>20 mmol/L)是重症合并肝硬化患者短期(30 d)及中长期(180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识别肝硬化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提供了依据。
  • 临床研究
  • 屈景淑, 申晶晶, 蒋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18-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6、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收治的120例CHC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IL-26,并用质谱检测法检测25(OH)D水平。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IL-26及 25(OH)D水平及研究组的肝纤维化程度、病毒载量的IL-26和25(OH)D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26及 25(OH)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0~F1分级比较,F1~F3分级的CHC患者血清中IL-26升高,25(OH)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1~F3分级比较,F3~F4分级的CHC患者血清中IL-26升高,25(OH)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病毒载量组比较,低病毒载量组的CHC患者血清中IL-26降低,25(OH)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C患者中 IL-26、25(OH)D呈现负相关性(r=-0.766,P<0.05)。结论: CH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6升高、25羟维生素D呈负相关,且肝纤维化程度及HCV病毒载量有关。
  • 王新亭, 陈欣菊, 赵强, 龙洋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2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细胞癌中西医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诊断为肝胆管细胞癌及肝细胞癌病例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阳性率,了解肝胆管细胞癌的中医证型分布。结果: 肝胆管细胞癌组患者的CA199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68.75% vs 31.25%,P=0.03),肝细胞癌组患者AFP阳性率明显高于肝胆管细胞癌组患者(56.25%vs10.25%,P<0.01),肝细胞癌组患者与肝胆管细胞癌组患者的CE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18.75% vs 31.25%, P>0.05)。肝肾阴虚是肝胆管细胞癌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结论: 肿瘤标志物CA199与肝胆管细胞癌有较好的相关性,可能是肝胆管细胞癌相对特殊的肿瘤标志物,肝肾阴虚可能是肝胆管细胞癌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
  • 张峰, 黄凌鹰, 顾亚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25-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易医脐针酉时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医辨证肝肾阴虚型肝硬化伴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酉时加用易医脐针治疗,选取坤、乾、坎、艮、离5个方位于每日酉时治疗1次,30 min/次,5 d一个疗程,共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PSQI评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PSQI减分率为96.7%,高于对照组83.3%;治疗组对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PSQI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础西医治疗联合酉时易医脐针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伴失眠疗效显著。
  • 严兰婷, 陈云, 李兵兵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29-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睡眠-觉醒障碍与营养不良风险的关系。方法: 纳入在本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47例,入院后采集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觉醒状态,采用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排序工具(RFH-NPT)评估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等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睡眠-觉醒障碍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结果: 152例(61.5%)患者存在睡眠-觉醒障碍。多因素线性回归表明,男性[β:95% CI:0.279(-0.423~-0.134),P<0.001)、腹水[β:95% CI:0.210(0.039~0.377),P=0.016]和PSQI评分(β:95% CI: 0.262(0.114~0.404),P=0.001)是RFH-NPT所评估的营养不良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肝硬化患者睡眠-觉醒障碍与高营养不良风险呈负相关。
  • 龚卫锋, 张养民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33-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免疫分型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相同治疗方案后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病毒应答率差异。方法: 选取西安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采用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对患者的感染亚型进行精确分型。在治疗的关键节点(如4周、12周、24周)留存患者血清,检测患者HCV RNA病毒载量以及生化肝功能指标AST、ALT。在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24周,再次抽取患者血清,检测HCV RNA病毒载量,计算病毒应答率。结果: 本研究入组患者主要基因亚型为1b型与3b型。对于1b型患者,该治疗方案对降低HCV RNA病毒载量效果较差,且在降低患者血清中AST、ALT含量效果一般。对3a、3b、6a亚型患者,该治疗方案在降低病毒载量以及血清中AST、ALT含量表现出较好的效果。整体病毒应答率上,1b型和其他各型相比表现不敏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鉴于地区间丙型肝炎感染亚型的差异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和身体耐受性差异,建议在初治患者反应不佳时,进行基因型分型,以便及时调整方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 陈雅菲, 郭皓, 王志民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36-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术后发生肝性脑病(H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48例因肝硬化EVB行TIP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HE情况分为HE组(n=36例)和非HE组(n=112例)。整理并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HVPG)、术后1 d的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WBC、PLT、血氨、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评估HE病情程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实验室指标与HE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MELD评分、手术前后HVPG及术后1 d的SCr、AST、WBC、PLT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组TBil、、血氨水平、PT均高于非HE组,Alb、FIB低于非HE组(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氨(OR=2.678,95% CI:1.413~5.073),高TBil(OR=0.934,95% CI:1.402~4.617),低Alb(OR=2.425,95% CI:1.243~4.732),PT延长(OR=2.354,95% CI:1.277~4.338),低水平FIB(OR=2.545,95% CI:1.341~4.830)均为肝硬化EVB行TIPS术后发生HE的危险因素(P<0.05);血氨、TBil、PT与HE程度均呈正相关(r=0.521、0.574、0.608,P<0.05),Alb、FIB与HE程度呈负相关(r=-0.415,P<0.05)。结论: 肝硬化EVB行TIPS术后的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氨水平、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患者的血氨水平、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有助于降低HE发生风险。
  • 可健吉, 李晓成, 刘亚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41-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槐耳颗粒用于原发性肝癌根治性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7例)采用TACE联合槐耳颗粒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TACE单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肿瘤的复发、转移情况以及治疗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肝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下降方面,试验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肿瘤复发、转移和死亡病例数方面,试验组有着显著的统计学优势。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中,使用TACE联合槐耳颗粒治疗,可有效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并兼具良好的安全性。
  • 实验研究
  • 陈舲, 韩慧, 王立玉, 李鑫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46-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方对小鼠肝癌模型的抗肿瘤作用和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家族2成员D(NKG2D)及其配体MULT1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H22肝癌模型,观察清热解毒方的抗肿瘤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组织、瘤旁NKG2D及其配体MULT1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 清热解毒方有一定抗肿瘤作用,且能改善荷瘤小鼠的体重降低;清热解毒方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有一定影响,中药组较对照组B细胞、CD8+T细胞比例降低,CD3+T细胞比例、CD4+T/CD8+T增加(P<0.05);小鼠肝癌模型中,癌旁组织中NKG2D和MULT1阳性率均高于肿瘤组织,中药干预后,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KG2D和MULT1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解毒方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增强NKG2D及其配体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改善免疫微环境有关,而NKG2D及其配体系统可作为肿瘤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潜在靶点。
  • 付越, 齐少霞, 靳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5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七氟醚(Sev)调控微小RNA-221(miR-221)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肝癌细胞Huh-7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L-Sev组(Sev浓度1.7%)、M-Sev组(Sev浓度3.4%)、H-Sev组(Sev浓度5.1%)、miR-NC组(加入5.1%浓度Sev基础上转染miR-NC)、miR-221组(加入5.1%浓度Sev基础上转染miR-221 mimics)。qRT-PCR法检测各组Huh-7细胞中miR-221表达;CCK8法和平板克隆检测Huh-7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Huh-7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Huh-7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WB)检测Huh-7细胞中Ki67、MMP-9、Bax、MGMT、Axin2、PHF2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Sev组、M-Sev组、H-Sev组Huh-7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克隆细胞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细胞中miR-221 mRNA、Ki67蛋白、MMP-9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Bax蛋白、MGMT蛋白、Axin2蛋白、PHF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Sev组、miR-NC组相比,miR-221组的存活率显著升高,克隆细胞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细胞中miR-221 mRNA、Ki67蛋白、MMP-9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Bax蛋白、MGMT蛋白、Axin2蛋白、PHF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Sev可能是通过抑制miR-221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 王刚, 鲁猛, 贾洪艳, 李洋, 张磊, 张秋学, 李学峰, 王娜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5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姜黄素靶向β-联环素/B淋巴细胞淋巴瘤因子9(β-Catenin/BCL9)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人肝癌细胞系随机分为oe-β-Catenin组、oe-BCL9组、oe-β-Catenin-BCL9组、NC组和对照组,其中mimic-β-Catenin转染oe-β-Catenin组细胞;mimic-BCL9转染oe-BCL9组细胞;mimic-β-Catenin和mimic-BCL9转染oe-β-Catenin-BCL9组;空载质粒转染NC组细胞;对照组细胞中仅加入等量的转染试剂。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丹酰尸胺(MDC)法检测细胞自噬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P62和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BCL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oe-β-Catenin-BCL9组中β-Catenin、BCL9 mRNA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对照组(P<0.05);oe-β-Catenin组中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对照组(P<0.05);oe-BCL9组中BCL9 mRNA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对照组(P<0.05)。各个时间点中,oe-β-Catenin-BCL9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低于oe-β-Catenin组、oe-BCL9组、NC组和对照组(P<0.05);oe-β-Catenin组和oe-BCL9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低于NC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NC组中可见大量自噬泡,oe-β-Catenin组、oe-BCL9组和oe-β-Catenin-BCL9组中自噬泡较少。oe-β-Catenin-BCL9组的LC3-Ⅰ、LC3-Ⅱ、P6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oe-β-Catenin组、oe-BCL9组、NC组和对照组(P<0.05);oe-β-Catenin组和oe-BCL9组的LC3-Ⅰ、LC3-Ⅱ、P62的表达水平低于NC组和对照组(P<0.05)。oe-β-Catenin-BCL9组的β-Catenin、BCL9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oe-β-Catenin组、oe-BCL9组、NC组和对照组(P<0.05);oe-β-Catenin组和oe-BCL9组的β-Catenin、BCL9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姜黄素可以靶向抑制肝癌细胞中β-Catenin/BCL9信号通路,从而起到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可以调控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P62,促使肝癌细胞发生自噬。
  • 循证医学
  • 肖玉洪, 安祯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6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扶脾柔肝颗粒(FRG)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物质基础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从TCMSP、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筛选FRG和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靶点,并运用Draw Venn Diagram数据库获得FRG与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及PPI网络,并筛选出其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105个FRG活性成分和285个靶点,FRG与肝纤维化血管新生有116个共同靶点。“中药-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分析得出关键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PPI网络分析得出核心靶点为STAT3、IL-6、TNF、VEGFA、IL1B。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缺氧反应、炎症反应及类固醇代谢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成分和核心靶蛋白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FRG可能通过作用于STAT3、VEGFA、TNF等蛋白来干预肝纤维化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13K/Akt/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 临床检验
  • 陈静, 周皓鹏, 鞠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67-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胆石症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至12月收治的83例胆石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1∶1比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初级胆汁酸谱、次级胆汁酸谱差异,分析胆石症影响因素及胆汁酸谱诊断胆石症的价值效能。结果: 研究组受试者牛磺胆酸(T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甘氨胆酸(GCA)、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A、GCDCA、GCA、TUDCA、TCDCA均是胆石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CA、GCDCA、GCA、TUDCA、TCDCA诊断胆石症的AUC分别为0.760、0.755、0.914、0.855、0.880,联合数据诊断胆石症的的AUC分别为0.921,敏感度为91.6%,特异度为97.6%。结论: 胆石症患者血清胆汁酸谱存在异常,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的血清胆汁酸谱可作为评估胆石症的有效方式之一,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参考。
  • 影像学诊断
  • 应央央, 林秀秀, 李艳彬, 朱世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71-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瞬时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代谢状态和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超声弹性成像测量患者的肝脏硬度,通过CT确定代谢状态和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并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液生化指标。通过Pearson分析瞬时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代谢状态和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后瞬时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代谢状态和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肝脏硬度值(LSM)与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r=0.453)、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r=0.604)呈正相关控制衰减参数(CAP)与EAT体积(r=0.404)、CACS(r=0.676)呈正相关(均P<0.05);在校正性别、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BMI、皮下内脏脂肪体积(SAT)、腹部内脏脂肪体积(VAT)、VAT/SAT比值后的多变量回归分析中发现,EAT和CACS与LSM、CAP间的关系依然存在(P<0.05)。结论: 瞬时超声弹性成像特征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脂代谢状态和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密切相关,可通过瞬时超声弹性成像特征评估患者的潜在心血管风险以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
  • 刘芳芳, 牛殿英, 赵宏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76-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鉴别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原发组,同期收治的87例转移性肝癌患者作为转移组。入院后完善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造影参数(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增强速率、峰值增强强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超声造影参数、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转移组患者增始时间、峰值增强速率高于原发组,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低于原发组(P<0.05)。转移组患者甲胎蛋白水平低于原发组,癌胚抗原、CA19-9水平高于原发组(P<0.05)。超声造影参数、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0.778,特异度分别79.31%、74.71%,敏感度分别为85.06%、81.61%,约登指数分别为64.37%、56.0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43%、76.3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14%、80.25%,准确率分别为82.18%、78.16%;两者联合鉴别诊断的AUC为0.903,特异度为93.10%,敏感度为95.40%,约登指数为88.50%,阳性预测值为93.26%,阴性预测值为95.29%,准确率为94.25%。结论: 超声造影参数、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作为鉴别诊断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且两者联合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优于单独鉴别诊断,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老中医心法
  • 肖培根, 刘明, 叶险峰, 夏高艳, 齐雨欣, 刘佳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80-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高占华, 王伟芹, 孙玉莉, 尹常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83-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思路与方法
  • 王梓昂, 吴杰, 焦俊喆, 闫瑞娟, 常占杰, 魏海梁, 闫曙光, 李京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86-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验交流
  • 严丽英, 过建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9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崔健娇, 张丽慧, 刘光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93-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兴宁, 王严, 杨渊, 彭蓝芬, 杨雯敏, 周小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96-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苏健, 张锋镝, 谈志丽, 游丽萍, 张景豪, 郑超, 高月求, 王灵台, 孙学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100-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田瑞渊, 李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104-1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梦羽, 张玮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109-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锋, 黄帅文, 黄加权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115-1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单天禹, 赵娜, 马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119-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薇, 佘琛怡, 陈宇杰, 吕翌阳, 江政, 张松, 徐维田, 吴清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125-1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 35(1): 130-1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0264.2025.001.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