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刘立, 李俊义, 常丽仙, 牟春燕, 张映媛, 董志坚, 刘春云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为HBeAg阳性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HBeAg阳性ALT正常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水平低于2×107IU/ml且高于20 IU/ml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类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感染HBV时间、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HBV DNA载量、基因型、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相关参数评价其效能。结果: 178例患者中,Scheuer法分期:S0期6例(3.4%),S1期67例(37.6%),S2期83例(46.6%),S3期14例(7.9%),S4期8例(4.5%),纤维化程度≥S2期105例(59.0%)。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组织显著纤维化与感染时间(OR=1.101,95% CI=1.000~1.212;P=0.049)、HBV DNAlg(OR=1.280,95% CI=1.023~1.600;P=0.031)、门静脉内径(OR=1.611,95% CI=1.100~2.360;P=0.014)和脾脏厚度(OR=1.276,95% CI=1.107~1.469;P=0.001)独立相关,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62、0.70、0.67,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APRI)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的AUC分别为0.68、0.57。结论: HBeAg阳性ALT正常不确定期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纤维化程度≥S2,具有抗病毒治疗的指征。感染时间、HBV DNA、门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可能对预测其肝组织显著纤维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